
“
夏天,飲品店門前總是不愁沒有排隊的;但是,一個商場可能有十幾個飲品品牌,一條街走過就有五六家店,生意同好,競爭卻依舊存在~
為了在同質性的店面中脫穎而出,獲得顧客更大的青睞,讓夏天這個“旺季更旺”,不少品牌都做足了十二分準備。
這里從不同角度進行列舉,看看在這場備戰(zhàn)銷售旺季的“大考”中,都有哪些秘訣,以及你能為自己的店打幾分?”
考產品你也準備試試“奇異果”了?
咖啡店上新冰美式、冰滴或者冷萃;茶飲店詢問顧客“少冰還是常溫”,新推出幾個夏天口味的水果茶或者冰淇淋產品,這些行為都是飲品店夏季在產品上的基本配置,但也有不少品牌玩兒出了新意。
- 星巴克:喝咖啡不如點涼面
冷萃+空調已經抵擋不了星巴克的創(chuàng)意了,它又一次不按常理出牌,在江浙滬門店推出了清涼主食——賣起了涼面。新品分別是日式雞肉涼面沙拉和英式牛肉涼面沙拉,希望以本土化的方式照顧好你的三餐。

星巴克賣涼面,這讓總是賺不回本的小咖啡館怎么想,讓當年賣重慶小面的動物園咖啡怎么想?但是,星巴克就是用行動證明了什么叫“不設限”。
從“認真做午餐”到如今的“涼面”,星巴克每次的姿態(tài)都很好看,不讓顧客覺得突兀的同時,也逐漸滲透自己品牌的布局,還為消費者在飲品之外增加新的選擇,提高門店的客單價。
在炎炎夏日,用涼面如此本地化的方式把消費者留在店內,增加消費頻次,這是星巴克把握夏日機遇的方式。
- 奈雪の茶:牛油果算什么,奇異果才最霸氣
繼“網紅水果”牛油果之后,這兩天茶飲圈都在討論一種新飲品——“霸氣黃金奇異果”,要知道在一般的水果店,奇異果一般14元/個,而一杯飲品要用3-4個,所以算一下成本……

這款產品究竟有多好喝,不好說;對于飲品店來說打造一款性價比不高的產品是否值得,也不能妄下判斷,但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,另辟蹊徑研究一款有一定門檻的產品,還是很加分的。
值得點贊的不是產品,其實是思路。所以,比起這兩個案例的不按套路出牌,你為自己產品的創(chuàng)新打幾分?
考體驗也要跟風準備個“小藥箱”?
最近,南方都市報的一篇文章,起底了廣州某奶茶店找托排隊的全部套路,還引起了@人民日報微博的轉發(fā)。

不說“找托排隊”這件事本身的對錯,烈日底下排長隊,不是收了錢的托兒,或者真愛粉真干不出這事兒,從用戶體驗角度一點都不清涼美好。
在夏天之前,對員工進行新一輪培訓或每個店新增人手,提高效率加快出杯速度,盡量避免長時間排隊是要提前做好的基礎措施;更不要提對空調、制冰機等設備進行檢修等措施了。
更極致的是,長沙本地茶飲品牌茶顏悅色在每個門店都配備了小藥箱,為“游客”(注意是游客,并不一定是消費的顧客)免費提供風油精等小藥品,據說也實際幫到了鞋子磨腳的顧客、低血糖的路人……

一點小事,帶給顧客的體驗感,以及在普通顧客心中的好感度都會直線上升的。到了夏天這樣的特殊時期,體驗感受除了店面設計的優(yōu)化、空調等基礎配置外,考驗更多的反而是服務態(tài)度等顧客在心理層面可直接觸及的地方。
所以,站在顧客角度,你為自己店面的體驗感受打幾分?
考創(chuàng)意“在海邊開咖啡館”,夠清涼!
夏天除了空調、西瓜和wifi,出門最適合的就是去游泳啊~
于是,夏威夷的一個咖啡品牌Roadcase Coffee就開始想:為什么要讓這些游水的人上岸之后,步行幾百米去找一家咖啡館呢?我不如直接把咖啡吧臺開到水邊吧!
由于Roadcase 本來就是專注做移動咖啡的,其創(chuàng)始人Justin Schiada 曾經作為一個架子鼓維修師和一個藝術家同路,帶著自己的濃縮咖啡機去了趟歐洲。當時,樂隊經理建議他不如就好好收拾出一個移動的咖啡盒,然后開在樂隊演出的舞臺附近。
所以至今,這個咖啡吧臺的外形還是跟樂隊運動樂器的集裝箱外形相似,這也讓他從中領悟了一個道理,移動的好處是可以時刻追逐人潮。

于是,到了夏天,就把咖啡吧臺搬到泳客扎堆的夏威夷海邊,這可能是最洞察消費者心理想出的創(chuàng)意方式了。

在讓人一見就驚喜的創(chuàng)意上,你能得幾分?
加分項找個“名頭”就能玩!
有一個細節(jié)是,夏季碰巧是不少門店周年慶的時候,比如太平洋咖啡25年周慶、蜜雪冰城20周年慶等等,此時加趁著季節(jié)進行一系列的營銷活動更是錦上添花。
蜜雪冰城就連續(xù)玩了快2個月的“送禮物”活動,太平洋咖啡以不同的形式搞的活動已經第4發(fā)了,活動密集而且有新意,會在一眾促銷滿減中給消費者留下不一樣的印象。這個“加分項”,你準備好怎么加了嗎?
— End —
統(tǒng)籌:咖sir | 編輯:忽而商務合作&內容轉載 | 微信:Lu4967本文為咖門原創(chuàng),未經許可請勿轉載